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备考指南>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复习笔记(3)

时间:2019-08-01  作者:河南函授|成教|成人高考|成人教育|自考网
  第三篇 国际背景
  
  第一章 国际贸易与国际收支
  
  一、论述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
  
  答:(一)国际贸易的原因:
  
  国际贸易——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贸易存在的原因在于能够取得贸易利益。
  
  1、 各国生产条件多元化和需求的多样性;
  
  2、 规模经济,许多制造业的生产过程都可从规模经济中得益,国际贸易对生产者来说扩大市场,使规模经济成为可能;
  
  3、 不同的偏好,各个国家对各种商品的兴趣不同而进行交易。
  
  (二)国际分工的原因:
  
  国际分工——是国与国之间在广义生产中所形成的产业分工和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是超越国界的社会分工。国际贸易对国际分工的扩大和深化产生着重大影响。
  
  国际分工是不断深化的,其原因如下:
  
  1、 产业和产品的复杂化提出了分工深化的必要性;
  
  2、 运输能力的提高和信息流通的加速构成了分工深化的可能性;
  
  3、 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效益为分工深化创造了持续的动力;
  
  4、 经济活动领域的不断扩大提供了分工深化的新的空间。
  
  二、用比较优势(绝对优势)理论分析两国的贸易利益,并说明贸易利益在国家间和各国内是如何分配的?
  
  答:(一)贸易利益的两种理论:
  
  1. 绝对优势——假设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另一国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如果两个国家各自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通过贸易,获得另一产品,则与无贸易的情况相比,两种产品都生产的更多,消费的也更多,两国均获益。
  
  2. 比较优势——假设有两个国家,如果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没有另一国效率高,但该国专门生产两种产品中生产率相对较高的那种产品,另一国专门生产另一种产品,通过贸易获得自己不生产的产品,则比贸易之前两种产品的总产出都提高了。因此,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上都有较高的生产效率,进行贸易与贸易之前相比,对每个国家来说仍是有利可图的。
  
  (二)贸易利益的分配:(2003论述)
  
  1、 贸易所带来的收益不一定在两国间平分,总的来说,国家越小,而且它在一种产品上的绝对优势相对另一国所拥有的绝对优势越大,则获益越多。
  
  2、 对于以国内部来讲,不同部门获得利益不同:
  
  a.贸易能改善出口产品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相对收益;
  
  b.若劳动力和资本无法在部门间流动,则出口行业的要素收益要优于进口行业;
  
  c.出口产品消费者的收益要低于进口产品消费者;
  
  d.国家愿意出口生产要素丰富的密集型产品;
  
  e.贸易使各种生产要素的收益趋于相等。
  
  3、 因而,这就是既然自愿的贸易必然是互利的,为什么还有许多国家经常出现强烈的保护主义情绪的原因,即:关键的问题是与贸易利益有关的剩余是如何分配的:
  
  A.弱小国家较弱的讨价还价的地位可能意味着强国得到了较多的贸易利益;
  
  B.一国内部贸易利益的不平衡分配,也是受损者反对贸易的原因。
  
  三、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当我国国际贸易收支出现较大逆差时,收支自动调整机制如何作用?政府应采取什么样的政策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答:(一)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整机制可以通过以下四大因素来实现:
  
  利率、物价、国民收入、汇率作用。
  
  1、 固定汇率制度下:当出现逆差时,外汇储备减少,则由外汇储备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相应减少,因而利率上升,引起资金外流减少,改善资本账户收支;利率上升会引起国内开支减少,进口需求同样减少,改善经常账户收支;国内开支减少,引起工资和物价下降,减少进口需求,同样改善经常账户收支。因此,当出现逆差时,由于利率、收入、物价的作用,自动地改善了国际收支的逆差。(顺差时情况相反)
  
  自动调节机制发挥作用需要如下条件:
  
  A.资本流动对利率升降有较敏感的反映;
  
  B.只有在商品输入需求弹性较大时,才能发挥;
  
  C.政府不采取抵消或干预性的财政货币政策等。
  
  2、 在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是通过汇率的变动来得以实现的。当一国外贸发生大量逆差,对外汇率便下跌,而汇率下跌刺激出口、抑制进口,使贸易收支好转,从而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二)政府应采取以下政策措施调节国际收支失衡:(2004论述)
  
  1、 货币政策(紧缩or扩张);
  
  2、 财政政策(紧缩or扩张);
  
  3、 财政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运用;
  
  4、 外汇政策(包括:调整汇率,外汇管制,设立外汇基金的外汇缓冲政策);
  
  5、 外贸政策(例如:实行奖出限入的保护贸易政策);
  
  6、 加强国际经济和金融合作。
  
  四、如果日本汽车对我国汽车产业形成冲击,我国政府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保护本国汽车产业?
  
  答:国家干预国际贸易的方式:
  
  (一)关税壁垒措施。
  
  关税——海关对进口商品在经过关境时所征收的一种税,其目的主要是增加财政收入,保护国内生产。
  
  1、 进口税——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削弱其在进口国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
  
  2、 出口税。
  
  3、 过境税。
  
  4、 附加税——对进口商品除征收正常进口税外,再加征进口附加税,其目的主要是:应付国际收支逆差、防止国外商品倾销、对某个出口国家实行歧视政策。最常见的有两种:
  
  反补贴税——又称为抵消税、补偿税。对于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奖金或补贴的外国商品进口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进口商品接受补贴并对进口国生产的同类产品造成重大损害是征收反补贴税的重要条件。税额一般按补贴数额征收。其目的在于增加进口商品成本,销弱其竞争能力。
  
  反倾销税——对于实行商品倾销的进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进口商品以低于正常价格的价格进行倾销,并对进口国的同类产品造成重大损害。税额一般以倾销差额征收。目的在于抵制商品倾销,保护本国的市场与工业。
  
  5、 特惠关税——对某个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给与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税待遇。
  
  6、 普遍优惠制GSP——发达国家承诺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与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待遇。
  
  7、 保护关税——以保护本国工业或农业发展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其税率较高,以达到限制商品进口、保护本国产品的目的。
  
  8、 差价税——当某种本国生产的产品国内价格高于同类进口产品的价格时为了销弱进口商品的竞争能力,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按国内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差额征收的关税。
  
  (二)非关税壁垒措施。
  
  非关税壁垒(NTBs)——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措施,它是与关税壁垒相对而言的。非关税壁垒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并能直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也更具隐蔽性和歧视性。
  
  1、进口配额制——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在规定的期限内,配额以内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不准进口,或者征收更高的关税或罚款后才能进口。它是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进口数量限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2、“自动”出口配额制——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期内(3-5年)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制,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
  
  3、进口许可证制——进口国家规定某些商品必须事先领取许可证才可进口,否则一律不准进口。
  
  4、外汇管制——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价的一种制度。
  
  5、进口和出口的国家垄断——对某些或全部商品的进出口规定由国家机关直接经营,或者把商品的进口或出口的垄断权给予某些垄断组织。
  
  6、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国家制定法令,规定政府机构在采购时要优先购买本国产品的做法。
  
  7、各种国内税。
  
  8、最低限价&禁止进口——一国政府规定某种进口商品的最低价格,凡进口货价格低于规定的最低价格,则征收附加税或禁止进口。
  
  9、进口押金制——又称进口存款制。进口商在进口商品时,必须预先按进口金额的一定比率,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指定的银行无息存入一笔现金,才能进口。这样就增加了进口商的资金负担,影响了资金的流转,从而起到了限制进口的作用。
  
  10、海关估价制——有些国家根据某些特殊规定提高某些进口货的海关估价,来增加进口货的关税负担,阻碍商品进口。
  
  11、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了限制进口所规定的复杂、苛刻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这些标准和规定通常以维护生产、消费者安全和人民健康的理由而制定的。其中有些规定十分复杂,而且经常变化,外国产品往往难以适应,从而起到了限制外国商品进口和销售的作用。这些规定在一定条件下成为进口国家限制进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12、复杂的海关手续和规定进口通道。
  
  绝对配额(absolute quotas)——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额数,达到这个额数后,便不准进口。
  
  关税配额(tariff quotas)——对进口商品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按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征收附加税或罚款。
  
  五、论述汇率是如何决定的?
  
  答:在不同的货币制度和汇率制度下,货币发行基础、货币种类、和形态各不相同,汇率的决定基础以及变化规律也不相同。
  
  (一)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的决定:
  
  固定汇率——两国货币的比价基本固定,其波动界限规定在一定幅度之内的汇率制度。
  
  1、 国际金本位制度下决定汇率的基础:两国铸币的含金量之比,称为他们的铸币评价。两种货币的铸币评价是决定汇率的基础。
  
  2、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双挂钩),决定汇率的基础:各国货币含金量占美元含金量的比率被称为该货币的货币评价。各国货币的货币评价是决定该货币与美元汇价的基础。
  
  (二)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的决定:
  
  浮动汇率——一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不固定,随着外汇市场的供求变化而自由波动的汇率制度。
  
  决定其汇率的基础: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各国纸币部在规定含金量,但纸币具有购买一切商品的能力,因而能代表价值,而纸币所代表的价值,是浮动汇率制度下,决定汇率的基础。
  
  六、论述如果本币升值(贬值)会对一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答:(一)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1、对经常项目影响(贸易收支,非贸易收支):
  
  A.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本币升值会刺激进口、限制出口;本币贬值会鼓励出口、限制进口。
  
  B.对非贸易收支的影响:本币升值不利于该国非贸易收入;本币贬值会增加该国非贸易收入,有利于旅游及其他劳务收支状况的改善。
  
  2、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一国货币贬值对外国长期投资者有相互矛盾的影响:外币购买力相对增强,有利于外国长期资本来本国投资,但另一方面会增加外国投资者的生产成本并使其投资利润用外币衡量时,相对下降。
  
  短期资金对汇率变动的反映最敏感,当本币汇率下跌,本国资本会发生资本外逃,存放在本国银行的短期国际资本或其他投资(证券)也会调往国外。
  
  3、对外汇储备影响和对外负债的影响:一国货币汇率下降,外汇储备趋于增加(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增加,储备改善);一国货币汇率上升,外汇储备趋于减少。汇率变动还影响一国对外负债的实际负担,并使债务管理的难度加大。
  
  (二)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的其他影响:
  
  1、对国内物价的影响:本币贬值,物价上涨(有利于出口,国内商品供应相对减少,货币供给增加,促进物价上涨);本币升值,物价下跌。
  
  2、对国民收入与就业的影响:一国货币汇率下跌,有利于出口,使生产扩大、国民收入和就业增加;一国货币汇率上升,就有减少生产、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
  
  ★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影响程度主要从4各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a、一国的开放程度;b、一国商品生产是否多元化;c、一国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程度;d、一国货币兑换性。
  
  第二章 国际组织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入世?
  
  答:WTO于1995年1月1日成立,其宗旨是:切实降低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并在国际贸易关系上消除歧视性待遇;决定产生一个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系;决定保持一切基本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和规范主要包含于与协定同时达成的《1994年关贸总协定》中。这些原则包括:
  
  1、 无歧视待遇原则;
  
  2、 最惠国待遇原则;
  
  3、 国民待遇原则;
  
  4、 贸易自由化原则;
  
  5、 互惠原则;
  
  6、 一般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7、 透明度原则;
  
  8、 对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优惠待遇原则;
  
  9、 市场准入原则;
  
  10、公正平等处理贸易争端原则。
  
  在具体规则中,则规定了有关原则下的具体规则及反倾销规则、反补贴规则、争端解决规则等。
  
  WTO的作用:以WTO为核心的全球贸易机制建立以来,总体上还是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和秩序维护作用,一些贸易争端大多可以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下得到缓解。而且WTO的成立,并不是构建全球贸易机制努力的终结,而是经济全球划时代贸易机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新起点。
  
  我国加入WTO对我国来说有利有弊,但总体上看,利大于弊。
  
  有利方面:
  
  1、 可以在WTO非歧视原则下,获得一个多边的平等、互惠的经贸环境,促进我国对外经贸事业的发展;
  
  2、 可以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发挥建设性作用,通过积极参与WTO中的有关谈判,维护国家利益;
  
  3、 可以促进改革开放,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4、 可以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解决争端的机制,平等地解决和处理国家之间的经贸纠纷,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与其他成员的经贸关系。
  
  不利方面:加入WTO,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将不可避免地给我国一些企业,特别是技术落后、规模较小、经营管理水平低的企业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压力。
  
  对策:为了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独立和经济发展,就必须深入研究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协议和协定,采取相应的对策,抓住加入WTO的机遇,迎接挑战,变压力为动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更好地发展自己。加快培养精通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我国涉外经济法律法规和国际贸易各类专业人才,以维护我国的政治经济利益,促进我国经济与贸易的发展。
  
  二、国际国币基金组织与亚洲金融危机?
  
  答:(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1946年3月成立,其宗旨是:通过一个常设机构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为国际货币问题的磋商和协作提供方法;谋求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均衡发展,把促进和保持成员国的就业、实际收入提高和生产资源的开发,作为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2、IMF主要业务活动:向成员国发放短期普通贷款。(基本贷款、中期贷款、特别贷款、临时贷款、借款总安排下的贷款)
  
  3、IMF的发展及其作用:设立IMF的目的最初是维护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所以其活动主要是与汇率监督、储备资产创造、对国际收支赤字国家提供短期资金融通相联系的。
  
  战后IMF的建立和运行,对于维护布雷顿森林体系、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支付危机。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IMF对于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减轻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在目前这种混乱的国际货币制度下,更加需要IMF这样一个世界性金融机构发挥作用,特别是在协调各国经济政策方面的功能应进一步加强。
  
  (二)亚洲金融危机。
  
  论述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
  
  1、生产结构失调,脱离生产资本的虚拟资本过渡膨胀;
  
  2、许多新兴国家本币高估,实行缺乏弹性的国定汇率制度;
  
  3、经常项目逆差严重,从而加剧了国际投机资本对本国外汇市场的冲击;
  
  4、外债、外资比重过大,并且其投向和结构不合理;
  
  5、政府对银行过渡干预,缺少有利的金融监管;
  
  6、货币当局对金融领域缺少正确有利的金融监管。
  
  亚洲金融危机的表现形式?
  
  1、汇率飚升;
  
  2、股市狂泻;
  
  3、银行、企业破产倒闭;
  
  4、巨额呆帐涌现;
  
  5、 国际收支逆差严重,大量资金外流;借贷资本极端缺乏,利息率急剧高升。
  
  (三)亚洲金融危机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
  
  1、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金融合作机制,严重滞后于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进程;
  
  2、国际货币体系中缺少信息预警体系;
  
  3、对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疏于监管;
  
  4、IMF鼓励推行金融自由化与资本市场开放政策,新兴市场国家不适当地加速这一进程。
  
  5、IMF行动迟缓,提供资金的能力有限,贻误将金融危机消灭于初期阶段的有利时机。
  
  (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应考虑的主要内容。
  
  1、 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应坚持平等协商原则;
  
  2、 建立信息和预警体系,增强各国金融政策的透明度;
  
  3、 创建国际金融监管机构;
  
  4、 建立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5、 扩大IMF的咨询服务与资金来源,增强危机入侵后救援资金的建立。
【结尾】以上是关于“政府政策与经济学复习笔记(3)”的全部内容,获取更多关于河南省自考的相关资讯,如河南自考报名时间、报考条件、自考专业等,敬请关注自考网。

本文地址:http://www.hncjzfdxzk.com/article/2036.html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