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备考指南>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资料

时间:2019-06-20  作者:河南函授|成教|成人高考|成人教育|自考网
  第一章
  
  1.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描述。
  
  2.数据:是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
  
  3.管理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影响的数据。强调的是称处理的结果为管理信息。
  
  4.管理数据和信息之间的区别(简答):管理数据和信息之间是是相对的,低层决策用的信息又可以成为加工处理高一层次决策所需信息的数据,这就是信息之间的递归定义。
  
  5.管理信息的作用(简答):管理信息是重要的资源,管理信息是决策的基础,管理信息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管理信息是系统内外联系的纽带。
  
  6.现代管理的核心是决策,信息不灵就可能导致决策得失败。从控制论的观点看,管理过程就是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判断、决策的过程。
  
  7.信息反馈:是指控制物流的输入信息作用于受控对象后,把产生的结果信息再返回到输入端,经过处理并对信息再输入发生影响的过程。
  
  8.管理信息的特点(简答):(1)原始数据来源的分散性(2)信息资源的非消耗性(3)信息量大(4)信息处理方法的多样性(5)信息的发生、加工、应用在空间、时间上的不一致性
  
  9.固定信息: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信息,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在各项管理任务中重复使用,不发生贬值的变化。
  
  10.流动信息:又称为作业统计信息,他是反映生产经营活动中实际进程和实际状态的信息。他随生产经营活动的进展不断更新,因此时间性较强,一般只具有一次性使用价值。
  
  11.信息稳定系数=(信息项目总数-变动数)/信息项目总数
  
  12.管理信息处理的内容: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输和提供五个方面。原始信息收集的关键问题是完整、准确、及时地把所需要的信息收集起来,记录下来,做到不漏、不错、不误时。二次信息收集其实质是从别的信息系统得到本信息系统所需要的信息。信息传输要考虑信息种类、数量、频率、可靠性等要求。
  
  13.信息传输与信息存储的密切联系(简答):当信息分散存储在若干地点是,信息的传送量可以减少,但由于分散存储带来的存储管理上的一系列问题,如安全性、一致性等。,则会变得难以解决。如果信息集中存储在同一地点,那么存储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但信息传递的负担将大大加重。实际工作者常常面临着二者的权衡和合理选择。
  
  14.现代企业对信息处理的要求(简答):(1)及时:一对一些时过境迁并且不能追忆的信息要及时记录;二是信息的加工、检索、传递要快。(2)准确:信息不仅要及时,而且要求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3)适用(4)经济: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实用性必须建立在经济性的基础上。
  
  15.计算机应用对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促进作用(简答):(1)管理体制的合理化(2)管理方式的有效化,管理方式和方法的变化,是管理工作由被动逐渐变为主动,计算机管理是以计划和控制为核心的。(3)管理工作的标准化(4)管理效果的最优化(5)基础数据的科学化(6)管理里劳动性质的变化。
  
  16.电子数据处理(EDP):(1)单项数据处理(2)数据综合处理:有关的数据处理任务开始集成为系统,即用计算机来控制某一个管理子系统,并且具备有限的反馈功能。
  
  17.管理信息系统(MIS)的特点(简答):(1)在企业管理中全面使用计算机(2)应用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3)采用决策模型解决结构化的决策问题
  
  18.决策支持系统(DSS):在复杂、多变的企业环境中,高、中层管理决策问题往往具有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特征,即决策的目标和评价标准经常变动;支持决策的信息不能完全获得;支持决策信息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DSS的工作方式主要是人机对话方式,决策支持系统的许多功能,是从系统与用户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衍生出来。DSS是由一个模型库(MBMS)、一个数据库、用户对话子系统,以及它们的管理软件系统组成。
  
  19.面向高层管理人员的信息和决策支持(简答):(1)主管支持系统(ESS):也称为主管信息系统,他是专用于辅助高层管理人员获取和运用有关信息,以支持决策为主要任务的信息系统。(2)成组决策支持系统(GDSS):把计算机处理、数据通信、电子邮件等多种技术结合起来,以支持决策者之间的通信,以各种形式传输数据,表示信息,使不同地点的决策人员可以通过自己的计算机终端参与共同决策。(3)智能支持系统(ISS):具有类似人类专家的知识和判断推理功能。
  
  20.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条件:科学的管理基础、领导的支持和参与、建立专业人员队伍,抓好培训工作。
  
  21.管理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本结构形式(简答):(1)职能结构(2)管理阶段结构(3)层次(纵向综合)结构(4)全面综合结构
  
  第二章
  
  1.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文件管理系统,他把数据组织在一个个独立的数据文件中。早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以集中式应用为基础。
  
  2.数据库系统(DBS):是指以数据库方式管理大量共享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它一般由数据库、计算机硬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用户四个部分构成。其特点是(简答):数据的结构化、数据共享、数据独立性、可控冗余度。
  
  3.基本数据模型:层次型、网络型、关系型。其中前两类又可称为“格式化模型”。关系模型运用人们通常使用的表格形式为存储结构,易学易用,使他从一开始就吸引公众的注意,成为广大用户特别是微机用户乐于接受的数据模型。
  
  4.关系数据库系统一般有许多不同的关系构成,其中每个关系就是一个数据元素,可以用一张二维表表示。数据元素间的每一组联系也是一个关系,也用一张二维表表示,取消了路径的概念。在关系数据库系统中,对数据的各种处理都是以集合运算为根据的。基本的关系运算有三种:选择(筛选)、投影和连接。
  
  5.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帮助用户使用和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由数据库描述语言(DDL)、数据操作语言(DML)、其他管理和控制程序三部分组成。
  
  第五章
  
  1.系统开发的任务(简答):就是根据企业管理的目标、内容、规模、性质等具体情况,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系统发展的规律,为企业建立起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其中最核心的工作,就是设计出一套适合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应用软件系统。
  
  2.系统开发的特点(简答):(1)复杂性高(2)集体的创造性活动(3)质量要求高(4)产品是无形的(5)历史短,经验不足
  
  3.系统的目的性(简答):人工系统都具有目的性,明确开发的目的,确立面向用户的观点。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工系统,他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地收集企业的数据,并加工成信息,保证信息的畅通,为企业各项决策、经营、计划、控制活动提供依据,使企业各机构和生产环节活动联结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4.生命周期法:是国内外广泛采用并为许多组织确定为标准的系统开发方法。广义的说,任何系统均有其发生、发展、成熟、消亡或更新换代的过程。这个过程为系统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法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划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段。目前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为生命周期法。
  
  5.生命周期法的主要优缺点(简答):优点:整个开发过程阶段和步骤清楚,每一阶段和步骤均有明确的成果,这些成果以可行性分析报告、系统分析报告、系统设计报告的概念形式确定下来,并作为下一步工作的依据。缺点:难以准确定义用户要求、开发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变化、整个系统开发工组是劳动密集型。
  
  6.面向对象的方法:系统模型的基本单元是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抽象,是相对稳定的。系统的功能是通过对象之间的消息传递来实现的。
  
  7.采用网络计划技术的条件:为了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地组织各项工作,在大型信息系统建立过程中,常采用网络计划技术,来对整个开发过程进行计划和控制。
  
  第六章
  
  1.系统总体方案的内容(简答):(1)系统目标与范围的描述,长期目标3-5年,近期目标1-2年。(2)系统运行环境描述(3)确定计算机系统选型要求(4)系统开发计划
  
  2.根据可行性分析结果,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主要内容包括(简答):(1)现行系统概况(2)现行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信息要求(3)拟建系统的总体方案(4)经济可行性分析包括新系统的投资、运行费用、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5)技术可行性分析。(6)系统运行的可行性分析(7)结论。
  
  3.事物流程图是以一项业务活或一组相互关联的业务作为描述对象,对它们的处理过程及所涉及的信息进行描述。事物流程图是系统业务调查中使用的最普遍、最重要的工具。
  
  4.数据流程图既是对原系统进行分析和抽象的工具,也是用来描述新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其特点是具有概括性,具有抽象性。
  
  5.从逻辑上进行分析,处理功能可归纳为3类,即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处理、算术运算、逻辑判断。
  
  6.系统方案说明书的内容(简答):(1)原系统的状况和问题(2)新系统的目标(3)新系统的逻辑设计(4)有关新系统方案的比较。
  
  第七章
  
  1.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活动有:系统总体设计,系统的详细设计,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
  
  2.总体结构设计的任务(简答);是将整个应用软件系统合理地划分成各种功能模块,正确处理模块之间与模块内部的联系,使整个系统有良好的可用性、可读性、可修改性,易于调试和维护。
  
  3.数据按其复杂程度可分为:数据项,记录,文件,数据库。
  
  4.系统详细设计:主要包括代买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和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代码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他是实体明确的、唯一的标识。其次,使用代码可以提高计算机的处理效率。
  
  5.系统设计说明内容包括:(1)控制结构图及每一模块的详细说明(2)数据库设计说明(3)计算机和网络系统配置说明(4)代码设计说明(5)用户界面设计说明(6)计算机处理过程说明(7)实施费用估计
  
  第八章
  
  1.系统实施阶段是将新系统付诸实现的过程。他的主要活动是根据系统设计所提供的控制结构图、数据库设计、系统配置方案及详细设计资料,编制和调试程序,进行系统调试,系统转换等工作,将技术设计转化为物理实际系统。
  
  2.系统实施的准备工作:购置和安装必要的硬件及设备,购置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包,培训操作与使用人员,数据存储的准备,信息的重新组织和管理职能的重新规划。
  
  3.序设计质量的主要要求有:程(1)源程序的正确性,是对程序设计质量的最基本要求。(2)源程序的可读性(3)原程序的可测性和可维护性。
  
  4.源程序的可测性:是指它应该有利于查错和排错,使得以开发的软件在经过测试和调试以后,能消除绝大多数隐藏的差错,实现正常稳定的运行。
  
  5.源程序的可维护性:是指在源程序投入运行后,发现的问题或错误应容易修改,并且能在运行环境下根据用户的需求比较容易地扩充其功能。
  
  6.系统测试是保证系统质量的关键,是对整个系统开发过程,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实施的最终审查。系统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源程序,而是整个应用软件系统。系统测试的目的是努力发现软件中的错误,并改正错误。
  
  7.测试中可能发现的错误按其性质可分为:功能错误,系统错误,过程错误,数据错误,编程错误。
  
  8.软件产品的测试方法:黑盒法又称为功能测试。白盒法又称为结构测试。
  
  9.系统转换:是指新系统替换老系统,即老系统停止使用、新系统开始运行的过程。系统转换的方式:直接转换,平行转换,试点后直接转换,逐步转换。
  
  10.系统转换的主要工作:建立系统使用能够说明文档,系统初始化。
  
  11.系统测试的基本原则(简答):(1)成立测试小组,测试小组应与开发小组分立,即测试工作应避免有原开发组人员承担(2)精心设计测试用例(3)进行回归测试(4)集中测试出错多的模块,
  
  第九章
  
  1.信息中心各类人员的职责及素质要求(简答):(1)信息中心负责人,其主要任务是管理系统的日常运行,规划组织新系统的发展。(2)系统分析员,其职责是研究企业对信息的需求;指导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确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和维修方案。(3)程序设计员,主要职责是按照系统分析员所提出的系统设计报告、编制、调试、修改程序。(4)操作员,具备一定的硬件知识,熟悉所使用的设备的操作和构造,能排除一般故障。(5)信息控制员,相当于信息中心的信息收发员和调度员。(6)其他人员。
  
  2.系统的安全性:是指应保护管理信息系统不受来自系统外部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破坏;防止非法使用者对系统资源,特别是信息的非法使用者采取的安全和保密手段。
  
  3.质量控制:主要是指防止来自系统内部的设计错误、管理不善、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的信息失真、处理错误等情况,而采取的保护措施。
  
  4.影响安全性的因素:(1)自然灾害,偶然事件。(2)软件的非法删改、复制和窃取,使系统的软件泄密和被破坏(3)数据的非法篡改、盗用或破坏(4)硬件故障
  
  5.系统安全性保护措施:(1)物理安全控制:是指为保证系统设备和环境设施的安全而采取的措施。(2)人员及管理控制,主要指用户合法身份的确认和检验。(3)存取控制,是在共享资源条件下保证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的重要措施。
  
  6.性能评价着重评价系统的技术性能,包括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响应时间、容错性、使用效率等系统维护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简答):应用软件维护,数据维护,代码维护,硬件设备维护。
  
  7.应用软件系统维护的类型:(1)完善性的维护(2)适应性的维护。适应维护性是指为使应用软件系统适应运行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维护活动。(3)纠错性维护(4)预防性维护
  
  8.数据库的维护阶段的主要工作: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系统的正确性保护转储和恢复;数据库的充组织与重构造。
【结尾】以上是关于“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资料”的全部内容,获取更多关于河南省自考的相关资讯,如河南自考报名时间、报考条件、自考专业等,敬请关注自考网。

本文地址:http://www.hncjzfdxzk.com/article/1087.html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