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备考指南>

《古代文学史》学习笔记(4)

时间:2019-06-21  作者:河南函授|成教|成人高考|成人教育|自考网
  第三章 两晋诗坛
  
  简述游仙诗的渊源及内容的二种不同倾向。
  
  一。游仙诗的渊源可以上溯到先秦。在《离骚》中,当屈原对现实不满时就幻想神游天界。以“游仙”为诗名,始于曹植的《游仙诗》。
  
  二。游仙诗内容有二种不同倾向,一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如汉乐府《长歌行》。另一种是愤世嫉俗之言。如曹植《游仙诗》。
  
  试论太康诗歌的内容特点和艺术形式特点。
  
  内容特点:
  
  一。“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诗品》)没有胸怀天下的巨大抱负,没有面对历史的深沉思索,转而在儿女之情中表现绮丽情思。
  
  二。拟古模仿,缺乏现实内容。如陆机,古诗十九首,他拟作十二首;他的《短歌行》简直就是曹操原诗的翻版。
  
  艺术特点:(“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一。追求文字华美与辞藻华丽。张溥称傅“新温婉丽”。
  
  二。追求新的技巧,注意排偶。典型的是陆机。他的诗中对句占主要篇幅。
  
  三。描写更细腻。
  
  太康诗风的代表诗人为陆机与潘岳。
  
  试论左思《咏史》的艺术成就。
  
  一。左思的诗歌有一种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阔大胸怀。如《咏史》一、三,没有刻意的调饰有艳丽的辞藻,全部思想感情喷发而出,大气磅礴,所以被成为胸次高旷,笔力雄迈。
  
  二。诗歌中充满着一种悲愤不平之气。他的诗歌对门阀制度的批判极其强烈,对贫士失志极为愤慨,一股磊落不平之气喷发而于诗中。如《咏史》其二比兴手法表达了这种感情。
  
  三。左思的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被誉为“文典以怨”,“左思风力”(诗品),就是指他诗歌引用历史典故以抒时愤,刚健有力。他一改班固创为《咏史》时的质木无文,打入自己的身世之感,情感激烈深切,借古人之事,抒个人情怀,使咏史有了新的飞跃。
  
  试论郭璞《游仙诗》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
  
  一。郭璞的游仙诗有两类内容。一类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如《游仙诗》其一。另一类内容,则是在承继传统上求仙长生之主题,以高蹈轻举、复食采药为主旨。如《游仙诗》其六。
  
  二。郭璞的游仙诗感情真实,坎壈咏怀。另外,郭璞诗情采斐然,描写生动,色泽丰富。如“风生梁栋间,云出窗户里。”
  
  第四章 杰出诗人陶渊明
  
  简述陶渊明的思想及人生境界
  
  一。少年的陶渊明,好学不拘。一方面“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一方面“学不称师,文取皆达。”
  
  二。陶渊明达到了一种物我一、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他领悟到大自然的不息生机是自己生命的最好安归之所,完全融入到自然中去。没有用语言赞美自然,而自然的美去从心里流露出来。面对人生的苦患,以老庄的无为的玄学人生观去对待,还靠儒家的思想力量。陶渊明摆脱了人间世俗的烦恼,在精神上真正到达与自然合一的境界,由此而创造了格高千古的优秀诗篇。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
  
  一。亲切自然地描绘出田园风光。通过对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村炊烟等的白描,流露出对田园风物的由衷喜爱和深切依恋。读者也可体味出诗人那纯净的心地和平静的心境,与简朴恬静的田园风光交融为一。
  
  二。真实地描写了自己的躬耕生活,对劳动的艰辛诗人却表现出平静乐观的心态,躬耕之志始终不渝。如《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写出了诗人的人生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管,而以求自安。”在作者的笔下,劳动是艺术化了的很有诗意的行为。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三。陶渊明的田园诗中还记叙了他与农夫野老、素心挚友的往还,如《移居》二首。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
  
  一。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另一个贡献,就是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平淡不是淡而无味,而是意味隽永。平和淡泊的人生境界,自然流露于诗。最能代表作者冲淡之美的诗,是《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二。形成陶渊明平淡自然之美的原因,一在诗人心境的平和散淡,二在于诗人语言的平易质朴。
  
  三。就诗歌语言而言,陶诗的特点是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他不用夸张的铺排和绮丽的色彩,和的对仗、典故,他的诗句魅力,在于全是以他性情中自然流出的言语,在于内在感情力量。如《闲情赋》写得多么绮丽多姿,说明他不是不会用华丽的辞藻,但他的审美趋向不在于此,而在于以自然语创造出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的艺术境界。
  
  第五章 南北朝诗歌
  
  名词解释:永明文学
  
  一。 永明文学是指上自刘宋泰始二年,下至梁武帝天监十二年这一时期的文学活动,而以齐永明年间为中心。
  
  二。“永明文学”重文学特质的发扬,重个人情怀的抒发,而且逐渐由情怀抒发转向重娱乐。同时创造了一种清新的美的理想。更重要的,是在诗歌形式上的探索。
  
  三。“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度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
  
  简述鲍照诗歌的内容。
  
  一。由于他“才秀人微”,更能认识到门阀制度的黑暗和不公,对高门世族压抑人才愤慨不平,所以他的许多诗作是对这种社会现象的不满与抨击。如《拟行路难》其四。
  
  二。边塞题材之作,描写边塞的艰苦及将士卫国的决心,如《代出自蓟北门行》。
  
  三。描写妇女题材的诗,如写相思的《拟行路难》其三。
  
  总之,鲍照诗歌内容丰富,能广阔地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了对士族门阀制度的不满与抨击。
  
  简述北朝民歌内容与艺术。
  
  内容:
  
  一。北国风光在民歌中有所表现,如《敕乐川》把辽阔的草原风光生动描绘出来。
  
  二。反映了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尚武精神。
  
  三。反映战争及其到来的苦难。
  
  四。反映爱情婚姻。
  
  艺术:
  
  北朝民歌抒情真率直爽,语言质朴有力,格调苍劲豪迈,显示出北方民族独有的特色,代表作《敕乐川》
  
  简述南朝民歌艺术特点。
  
  一。格调鲜丽明快,不但再现了南方的自然风光之美,也表现出南朝女子的浪漫情怀。
  
  二。其次是语言上清新流丽和多用双关比喻,来自于南方女子特有的俏巧聪慧:“欢欲见莲(怜,爱也)时。”
  
  三。南朝民歌形制多为五言四句,语短情长。
  
  简述元嘉诗歌创作新特点。
  
  一。山水题材大量进入诗歌创作,并且改变了东晋诗歌以山水作为玄思载体的倾向。正式奠定了中国山水文学的根基。谢灵运的山水是最突出的代表。
  
  二。诗歌创作由东晋的哲理化改变为重抒情,抒发了强烈的感慨。
  
  三。元嘉诗歌出现了对不同创作个性的追求。
  
  四。元嘉诗歌的新变还表现为对诗歌形式的有意探讨。
  
  简述宫体诗发生发展的三个阶段。
  
  所谓宫体诗,是指一种讲求声律、对偶与辞采华美的轻艳丽靡之风,这种文风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天监八年以前,可视为宫体诗的先导阶段。此时尚为永明文学时期,永明体在声律、对偶上已经为宫体诗准备了条件。
  
  第二阶段是天监八年至中大通三年宵纲为太子以后,徐陵成《玉台新咏》,是宫体诗的高峰期。
  
  第三阶段为宫体诗尾声期,以陈后主及其身边文士为主,波及隋及唐初。
  
  简述宫体诗及其特点。
  
  所谓“宫体诗”是指一种以写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重声律、词采丽靡轻艳的文风。特点:
  
  一。表现为题材处理上的娱乐性质。主要是写妇女、男女情怀、咏物、游宴、游戏等。宫体诗人在写这些时带有明显的娱乐目的和消遣性质。
  
  二。对写实技巧的追求。宫体诗的写实技巧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词采美丽,构形惟妙惟肖。
  
  试论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谢灵运是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诗人。
  
  一。创造了一种山水诗的结构模式。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先叙述登游缘起或路线,接着是具体描写局部景物,最后议论或感慨。
  
  二。局部景物描写中,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把握和非常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某一景观的情思韵味,朝着景物与情思交融的方向发展。如《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传达出诗人心中一种难以言喻的对生命的惊喜。
  
  三。对山水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他能注意到诗中描写之画面的色彩和谐与明暗对比。
  
  试论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
  
  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在南朝诗人中可谓最高。
  
  一。他的乐府诗有抒情浓烈、气势流畅之美。他把惯用比兴、善叙他人他事的乐府诗,发展为一种直接抒写自己感情、叙说自己遭遇的诗体,把浓烈的抒情与构辞的美丽融为一体,来表现自己的澎湃情怀。如乐府《白苎舞》。
  
  二。语言也很有特色。被称为“雕藻淫艳,倾炫心魂。”如《拟行路难》其三;注意吸收明间口语;善运用奇特大胆的想象和比喻。
  
  三。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拟行路难》是以七言为主的杂言。以前的杂言是以四言或五言为主,七言为辅。鲍照大胆变革,改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而且创造性地自由换韵。鲍照的大胆革新有积极创作,使七言诗体大大发展,直接影响到唐代七言歌行的创作。杜甫也称赞“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试论谢眺诗歌的艺术成就。
  
  谢眺诗歌的主要特色是:情思明净潇散,意象清新明丽,语言明白流畅,声韵流丽和谐。
  
  一。从情思方面言,小谢因为感情单纯,所以因物色感发而或喜或悲时,较为明朗外露。在他的诗中常常可以感受到一种纯净如竹露如风荷如月色如流泉般的情思流动,如《观朝雨》写晨起观雨引发的一份归隐情思,心境在空朦潇洒的朝雨中何等的平静,一切都好象在潇潇雨雾中净化了。
  
  二。小谢诗意象创造也清新明丽,大多落尽华饰,有一种天然韵味。尤其在山水描写方面,大谢在意象创造上颇多着意,较多客观描写。而小谢诗中的意象,则带者更多心象的性质,把景物提纯得与他的心绪一致起来。因之,他创造的意象十分省净明快,如《之宣城出新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
  
  三。小谢诗语言流畅明白,去除任何晦涩的文字和赘典。有的甚至完全接近口语。
  
  四。革除了以往山水诗的玄思哲理。
  
  试比较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异同。
  
  一。地域不同
  
  南朝:南朝民歌主要产生于南方都市。
  
  北朝:北朝民歌主要产生于辽阔的北方(草原)
  
  二。作者不同
  
  南朝:女性较多
  
  北朝:男女皆有
  
  三。内容、题材不同
  
  南朝:南朝民歌的内容很单一,绝大多数是表现男女之情,反映的情恋内容极其广泛,角度多样。如《西洲曲》写一个女子怀人,情思缠绵,。
  
  北朝:北国风光在民歌中有所表现,如《敕乐川》把辽阔的草原风光生动描绘出来;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尚武精神;反映战争及其带到来的苦难;反映爱情婚姻。
  
  四。风格不同
  
  南朝:A.格调鲜丽明快,不但再现了南方的自然风光之美,也表现出南朝女子的浪漫情怀。
  
  B.其次是语言上清新流丽和多用双关比喻,来自于南方女子特有的俏巧聪慧:“欢欲见莲(怜,爱也)时。”
  
  C.南朝民歌形制多为五言四句,语短情长。
  
  北朝:北朝民歌抒情真率直爽,语言质朴有力,格调苍劲豪迈,显示出北方民族独有的特色,代表作《敕乐川》
【结尾】以上是关于“《古代文学史》学习笔记(4)”的全部内容,获取更多关于河南省自考的相关资讯,如河南自考报名时间、报考条件、自考专业等,敬请关注自考网。

本文地址:http://www.hncjzfdxzk.com/article/1152.html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