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哲学的基本含义(教材P6)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及意义:(教材P6)
1、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3、把握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三、哲学的基本派别:(教材P8-9)
1、 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形态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
3、超党派的二元论及其宪法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教材P3-6)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
五、马哲的基本特点(在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教材P8)
实践性的理解
革命性的理解
科学性的理解
六、马哲产生的意义(马哲的产生是人类思想上的伟大变革)(教材P9-10)
1、在对象方面的变革及意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在内容方面的变革及意义
七、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及历史唯物主义产生的意义(教材P9-10)
八、马哲与现时代
1、马哲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教材P11-12)
现代西方哲学的两股思潮
马哲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区别
马哲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联系
※2、马哲与现代科技革命的关系(教材P13-14)
3、马哲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两次飞跃(教材P13-14)
第二章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物质观
※1、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教材P32-33)
2、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系统与哲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
3、物质与运动(教材P34-36)
① 运动的含义
②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③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④ 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教材P54)
⑤ 运动与静止的意义及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4、时间与空间(教材P36-38)
① 时空的含义与特性
② 时空与物质运动的意义
③ 时空的客观性 反对唯心主义时空观
④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有限性与无限性及其意义
5、社会的物质性(教材P39-41)
二、马哲关于意识的观点(教材P41-46)
1、意识的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在意识产生中的作用)
2、意识的本质:人脑的机能;对物质的反映。
① 意识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② 理解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③ 意识的主观性的表现。庸俗唯物主义在此问题上的错误。
※3、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实现途径:能动作用、反作用、主观能动性提法一致。(教材P46-48)
① 能动性含义;
② 能动性表观:四点;
③ 实现能动作用的事件与途径。
4、人工智能的意义及其人类意识的区别(教材P49-51)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及其关系及意义(教材P55-56)
四、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运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说明一切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的重要意义。
第三章
一、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教材P60-66)
1、 联系及其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2、系统及其特征;
3、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及其意义。
二、 世界的永恒发展(教材P67-68)
1、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
① 什么是新事物?
② 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
③ 为什么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及对立的焦点(教材P69-70)
3、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材P71)
三、 联系发展的规律与范畴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① 矛盾及其两个基本属性,及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及其关系;(教材P72-73)
②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的理由;(教材P74-75)
※③ 内、外因的含义及其关系与实践意义;(教材P75-76)
※④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关系和意义;(教材P77-78)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含义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这一关系问题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C、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⑤ 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
※A、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含义及二者关系,以此原理说明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一系列“两手抓”的意义(教材P78-80)
B、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含义与二者关系,以此原理指导说明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形势(教材P78-80)
C、辩证法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教材P80-81)
2、质量互变规律:提示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
① 质量度的含义、特点及把握它们的意义;(教材P81-83)
※② 量变与质变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以及把握这一规律的意义;(教材P83-84)
③ 量变、质变的基本形式及量变与质变的相互渗透;(教材P85-86)
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
※① 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如何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教材P87-88)
A、辩证否定观内容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
B、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教材P87-88)
②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及意义;(教材P89-91)
4、各对基本范畴
① 原因与结果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与实践意义;(教材P92-104)
② 必然与偶然性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与实践意义;
③ 可能与现实性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与实践意义;
④ 本质与现象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与实践意义;
※⑤ 形式与内容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与实践意义。
第四章
一、认识的本质
1、 实践的含义,特点及基本形式(教材P109-110)
2、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① 认识的主体,客体及其关系;
A、认识的主体的含义,属性及形式
B、认识的客体的含义,属性及形式
C、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
②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或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基本的观点);
③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运用这一关系原理说明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性。
3、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
①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的表现;
②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教材P112—115)
A、所有的唯物主义者均是可知论(不能驳倒不可知论)
B、有些唯物主义者也是可知论
C、不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D、马克思主义哲学用实践观点驳斥了不可知论
③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那些区别和共同点
④ 能动反映论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二、认识的辩证过程
1.由实践到认识(即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① 感性认识含义,包括认识形势及特点(教材P116-117)
② 理性认识含义,包括认识形势及特点
※③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及如何实现第一次飞跃?
④ 唯理论、经验论、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何在?
2.由认识到实践(即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重要是为什么?如何实现第二次飞跃?(教材P117—118)
3.认识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又是为什么?(教材P118—120)
4.说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教材P120)
三、真理的属性与检验标准
1. 真理及客观性及真理与谬误
① 真理的含义与客观性的含义,反对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驳“有用即真理” (教材P120—121)
② 真理与谬误的关系:谬误的含义,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教材P121—122)
※2.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及其关系
①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含义
②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反对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教材P123—124)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及真理标准的绝对性(确定性)与相对性(不确定性)
① 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教材P124—126)
② 真理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含义及把握它的意义
4.党的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关系(教材P129—130)
5.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关系(教材P130—131) 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第五章
1.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 劳动在由猿到人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理由(教材P136―139)
② 劳动的社会性如何理解(教材P139)
※③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教材P139-140)
④ 生态系统与环境问题
A、生态系统的含义与构成
B、环境问题的含义与当代环境问题(教材P141)
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1.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作用的性质
① 地理环境的含义
②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③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性质:不起决定作用的理由(教材P144—149)
※2、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作用的性质 (教材P150)
① 人口因素的含义及人口生产的特点。
②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③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的理由。
※3、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教材P153)
① 生产方式的含义
② 为什么起决定作用
一、 社会结构:
1. 社会结构的含义(教材P156)
2. 经济结构
① 经济结构的含义:
② 生产力系统:
A 生产力的含义
B 生产力系统的内容
C 为什么科学是生产力
③ 生产关系系统:
A 含义
B 内容
※C 为什么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教材P159~162)
3. 政治结构
① 政治结构含义及政治结构的核心
② 国家起源
③ 国家的本质:如何全面理解国家的本质
A 从起源上
B 从核心上
C 从职能上
※④ 国家的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的内容
※⑤ 国体与政体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4. 社会意识结构
① 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即社会意识形式)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以及什么是意识形态(或上层建筑)的思想体系(教材P168-169)什么是非意识形态(或非上层建筑)的思想体系
② 个体意识和群众意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③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教材P169-173)
A 为什么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
※B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其中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反作用的两种情况及意义。
二、 社会形态的划分:
1. 经济社会形态
① 划分标准
② 五种社会形态与三种社会形态:以人的发展划分;以宏观经济进行划分(教材P174-175)
③ 五种与三种划分法的一致性均是马克思提出的
2、技术社会形态(教材P175-176)
① 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标准
② 四种划分法:渔猎-农业-工业-信息
③ 技术社会形态提出的意义
三、 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
1、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个自然历史过程(教材P177-179)
①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个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
② 理由
2.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
①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含义
②从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实说明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性的一致(教材P179-181)
3.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①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含义
②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的两种表现:
A 横
B 纵
③ 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的表现(教材P184-187)
一、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根本动力
1. 什么是社会基本矛盾?为什么?(教材P188)
※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定义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含义(教材P188-191)
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A 性质
B 变化
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A 适合
B 不适合
④矛盾互动
⑤意义
※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或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要求的规律)及定义
①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的含义
②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的定义(教材P192-196)
③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及意义
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反作用其中表现为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
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d. 意义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 阶级的起源(教材P196-198)
①阶级是历史范畴、经济范畴、广泛的社会范畴
②阶级产生的条件
③分工规律是阶级划分的基础。为什么?
④阶级的实质 为什么奴隶制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教材P198)
2. 为什么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教材P199-200)
三、社会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①社会革命的含义及其作用 (教材P202-204)
②社会革命的根源、类型、条件与道路 (教材P204-206)
2.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①改革的含义与作用 (教材P206-207)
②改革与社会革命的区别与联系 (教材P206)
③社会主义社会改革与剥削阶级社会改革的区别 (教材P208-209)
四、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 历史观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①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对人民群众在历史上作用的看法的分歧对立(教材P211-212)
②唯心史观的两个基本缺陷
③唯心史观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原因
2. 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①人民群众的含义(教材P213-215)
②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的原因及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③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及意义 (教材P218)
3.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①普通个人与历史人物(教材P216)
A 正面、杰出人物
B 反面、反动人物
②杰出人物的含义及作用的表现
③如何正确评价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教材P217-218)
④无产阶级领袖在历史上的作用有哪些? (教材P218)
4. 科学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①科学的本质是什么?
A 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教材P221-222)
B 科学是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
②科学发展受哪些社会条件制约 (教材P222)
③物质生产状况对科学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理由? (教材P222)
④科学的社会功能(或作用)有哪些? (教材P222)
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怎样理解? (教材P223-225)
5. 交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①交往的含义及交往的基本形式 (教材P230-231)
②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材P234)
一、社会进步
1. 社会进步的含义及其根源是什么? (教材P214-215)
2. 社会进步的标准及生产力标准为什么是最高标准? (教材P238-239)
3. 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与生产力标准为什么是一致的? (教材P238-239)
二、人的本质和人的社会性
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是什么?如何评价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思想家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 (教材P243)
2. 如何理解人的社会性与阶级性 (教材P244)
三、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1. 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的区别以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教材P248)
2. 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与社会分工是什么关系? (教材P248)
3. 人的价值实现的条件和途径是什么? (教材P250)
四、人生观与世界观
※1. 人生观的含义及其核心是什么? (教材P251)
2. 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怎样?
3. 自由与必然的关系怎样? (教材P254-256)
4.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哪些方面? (教材P258)
【结尾】以上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资料”的全部内容,获取更多关于河南省自考的相关资讯,如河南自考报名时间、报考条件、自考专业等,敬请关注自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