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玉儿学习,我今天也整理了一点点,可能有点不全,希望大家来补充!
第十五章 组织文化与人力资源开发
第一节 组织文化的内涵
一、组织文化的含义
所谓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为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二、组织文化的内容
组织文化分三个层次
1. 精神层 精神层是核心和主体,包括组织目标、组织哲学、组织精神、组织道德、组织风气。组织精神最重要。
2. 制度层 外加的行为规范
3. 器物层 政治文化在物质层次上的体现,是群体价值观的物质载体。
三、组织文化与组织思想工作
组织文化与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相互交叉、互为依存。思想政治工作是培育组织精神、建设组织文化的主要手段和有力保障,而组织文化则为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密切结合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形式。
四、组织文化与组织形象
组织形象包括三个层次: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理念识别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一环。第二节 组织文化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作用
1. 导向作用,即把组织成员的行为动机引导到组织目标上来。
2. 规范作用,软约束
3. 凝聚作用,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的粘合剂
4. 激励作用,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确立共同价值观念第三节 组织文化建设的心理机制
组织文化的建设必须遵循相应的心理规律来进行,才能事半功倍
1. 运用心理定势
人的心理活动具有定势规律,前面一个比较强烈的心理活动,对于随后进行的心理活动的反应内容及反应趋势有明显的影响。
2. 重视心理强化
心理强化是使某种心理品质变得更加牢固的手段。所谓强化是指通过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从而使该行为得到重复或制止的过程。使人的行为重复发生的叫正强化,制止人的行为重复发生的叫负强化。
3. 利用从众心理
从众是在群体影响下放弃个人意愿而与大家保持行为一致的心理行为。
4. 培养认同心理
认同是指个体将自己与另一个对象视为等同,引为同类,从而产生彼此密不可分的整体性的感觉。
5. 激发模仿心理
模仿是指个人受到社会刺激后而引起的一种按照别人行为的相似方式行动的倾向,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的人际互动现象。
6. 化解挫折心理第四节 组织文化建设的实施步骤
一、准确地认识现实的组织文化
二、科学地评价现实的组织文化
这里的关键一环是确立评价的科学标准,标准包括:民族性标准、制度性标准、时代性标准、个异性标准。
三、明智地确定符合本组织特性的目标组织文化
所谓目标组织文化,就是组织领导者正式提出并在全体干部职工中积极倡导的群体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作好三方面工作:对本组织过去经验的总结,对本组织目前文化的确认,对本组织未来文化的展望。
企业文化的个性体现在三个方面:行业特点、产品特点、企业特点
四、辛勤地培育优良的组织文化
领导者培育优良的组织文化途径:
1) 籍助于规章制度反复强化
2) 籍助于良好风气实现定势化
3) 籍助于英雄人物实现人格化
4) 籍助于群体活动实现共识化
5) 籍助于仪式、器物实现情景
第十四章 劳动关系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内涵
一、 劳动关系的含义
95年1月1日 《劳动法》
劳动关系仅指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二、 劳动关系的法律特征
1. 劳动关系是在现实劳动的过程中发生的关系,与劳动者有着直接的联系。
2. 劳动双方的双方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提供生产资料的劳动者所在单位。
3. 劳动关系的一方劳动者要成为另一方所在单位的成员,并遵守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第二节 劳动者的地位和权益
一、 劳动者的地位
劳动者处于主体地位,经营管理者处于主导地位
二、 劳动者的权利
1. 劳动者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2. 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3. 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4. 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5. 劳动者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6. 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7. 劳动者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第三节 工会、职代会的地位和作用
工会作用的核心是联合起来与资方进行集体谈判
第四节 劳资协商和谈判
工资的劳资协商和谈判,有三种模式:
1. 主要由国家宏观层次上的劳资双方谈判决定,如新加坡、奥地利、挪威、瑞典等
2. 主要由产业中观层次上的劳资双方谈判决定,如德国、荷兰、瑞士等
3. 主要由企业微观层次上的劳资双方谈判决定,如英国、加拿大、美国、法国、日本等第五节 劳动争议与处理
劳动争议也叫劳动纠纷,在西方叫“劳资争议”,它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动的权利发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广义上的劳动争议包括因执行劳动法或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规定而引起的争议。
一、解决劳动争议的基本原则
1. 调解和及时处理原则
2. 查清事实、依法处理原则,即合法原则
3. 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即公正原则
二、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和方法
1. 通过劳动争议调整委员会进行调解
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工会代表三方组成
调解委员会主任由企业工会代表担任
劳动争议调整委员会具有群众性和非诉性特点
2. 通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裁决
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同级工会、用人单位三方组成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担任
劳动争议仲裁原则:调解原则、及时迅速原则、一次裁决原则第六节 中国劳动关系趋向
一、劳动关系变化的趋势
1. 厂长职位权力与职工民主权利的逆向涌动
2. 危机感与主人翁责任感的逆向涌动
3. 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的逆向涌动
4. 利益驱动与理想信念的逆向涌动
二、劳动关系整合的任务
我国劳动关系的整合,可以概括为四个任务:
1. 整合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
2. 整合经营者与职工之间的关系,整合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的观念
3. 整合职工与职工之间的关系
4. 整合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
总之,在深化改革过程中进行劳动关系的整合,一方面有赖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另一方面,有赖于以人为中心的现代企业文化的培育,二者缺一不可。第十三章 社会保险
第一节 社会保险的意义
一、社会保险的含义
19世纪80年代,德国建立了世界首例社会保险
(一)保险的含义
保险指一个人在遭遇到意外事故损害后,设法使其安全渡过,予以生活保障的意思。
保险的原则是互助共济与风险分担,即以多数人的经济力量来补偿少数人的损失,使其在遭遇事故时,本人和家属仍能维持适当的生活。
(二)社会保险的起源及诞生
1881年11月17日 社会保险的诞生纪念日
(三)社会保险的含义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建立起来的旨在保障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力时,或在工作中断期间的基本生活需求的一种保险制度。
社会保险的特性:强制性、保障性、普遍性、互助共济性
二、社会保险的内容
应包含险种的多少取决于三个条件:国家财政;资方和劳方负担保险费的能力大小;劳动者保险的需要。
我国社会保险内容:养老保险、疾病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
三、 社会保险的意义
1. 社会保险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 社会保险有利于促进劳动力的再生产和优化配置。
3. 社会保险在维护社会的安定,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4. 社会保险为我国人口发展战率目标的最终实现创造了极其重要的条件。
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进入老龄化社会,1997年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第二节 养老保险
一、养老保险的含义
所谓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特点:由国家立法,强制实行;费用来源:国家企业个人;具有社会性,影响大。
二、养老保险的形成和发展
最先实行养老保险的是西方率先实行工业革命的国家
俾斯麦是社会保险的创始人
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初,形成时期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中期,发展时期
三、养老保险的基本类型
投保资助型(传统型)、强制储蓄型(公积金)、国家统筹型
四、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及存在的问题
现行弊端:
1. 养老保险覆盖面窄,社会化程度低
2. 养老保险层次单一
3. 养老保险享受权利、待遇水平因职工身份不同而存在差异
4. 退休条件和待遇标准不够科学合理
5. 基本养老金未实行与工资或物价的增长指数挂钩
6. 基本养老金的计发方法不适应工资制度改革的形势
7. 管理体制不顺
五、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1995年3月1日《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
1. 建立一体化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广覆盖、四统一”
2. 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3. 建立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
4. 建立健全养老保险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5. 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和管理1997年7月《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标志第三节 失业保险
一、失业保险概述
失业是指在劳动年龄范围内,有就业能力且要求就业的人口没有工作机会的社会现象。
失业保险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针对的劳动风险不同,间接的目的不同,享受条件不同
二、失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最早起源于法国,1911年英国颁布了国民保险法,开创了世界性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的先河。
三、 失业保险待遇及享受条件
1. 失业保险待遇
包括三个项目:基本津贴、失业救助金、补充失业津贴
2. 失业津贴给付期
等待期7天,给付期每年最多156个工作日——78个工作日(26周——13周)
3. 失业保险待遇享受条件
1) 失业者必须处于劳动年龄阶段
2) 失业者必须是非自愿失业,而不是自愿失业
3) 失业者必须工作过一定时日,或者投保过一定的时日
4) 失业后必须立即到政府指定的劳动就业机构登记
四 我们现行失业保险制度
我国1986年才开始建立起来
领取期限:连续工作1——5年,最长12个月;5——10年,最长18个月;10年以上,24个月
五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
逐步培育失业保险基金和失业人员统一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
完善与就业服务工作相结合的工作体系。
从宏观政策上要适当控制企业分流富余人员的规模与速度,同时在政策导向上鼓励创建新企业。第四节 医疗保险
一、医疗保险概述
医疗保险是劳动者因疾病、负伤或生育需要治疗时,由国家或企业向其提供必需的医疗服务的一种制度。
意义:首先,建立医疗保险制度有利于劳动者的病伤得到及时、有效的医治,保证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促进生产的发展。其次,建立医疗制度有利于消除或减轻劳动者及其家属由于患病或负伤而在经济上和精神上产生的负担,保证劳动者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
二、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
50年代初建立,由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组成
三、我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1. 医疗费用国家和企业包的太多,超过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2. 医疗费用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
3. 基本医疗需求不能满足和医疗资源浪费的现象并存
4. 医疗保险的覆盖面窄,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
5. 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不统一
四、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
1. 劳保医疗制度改革
包括两方面:一是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社会统筹,二是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
大病统筹的优点:为以后的医疗制度改革打下良好基础;实行大病统筹扩大了统筹范围;实行大病统筹建立了有效的医疗费用控制机制;企业医疗费用的矛盾有所缓解。
2. 公费医疗制度改革
目前对公费医疗监督检查方法:组织联审互查、定期报审及举报制度、现场突击检查
五、 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低水平,广覆盖”
1.简述财务管理的基本环节。
财务管理的基本环节是指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阶段,包括:
(1)财务预测。是根据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考虑现实的要求和条件,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作出科学的预计和测算。它既是两个管理循环的联结点,又是财务计划环节的必要前提。
(2)财务计划。是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数学方法,对目标进行综合平衡,制订主要计划指标,拟定增产节约措施,协调各项计划指标。它是落实企业奋斗目标和保证措施的必要环节。
(3)财务控制。是在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以计划任务和各项定额为依据,对资金的收入、支出、占用、耗费进行日常的计算和审核,以实现计划指标,提高经济效益。它是落实计划任务、保证计划实现的有效手段。
(4)财务分析。是以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对企业财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调查研究,评价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影响计划执行的因素,挖掘企业潜力,提出改进措施。
(5)财务检查。是以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检查。它是实现财务监督的主要手段。
以上这些管理环节,互相配合,紧密联系,形成周而复始的财务管理循环过程,构成完整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2.资金时间价值的表现形式和实际内容是什么?
资金时间价值的表现形式通常是利息率(或利息额)。
资 金时间价值的实际内容是社会资金利润率。各种形式的利息率(贷款利率、股利率、债券利率等)的水平,就是根据社会资金利润率确定的。一般的利息率除包括风 险价值和通货膨胀因素。作为资金时间价值表现形式的利息率。应以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为基础,而又水应高于这种资金利润率。3.企业筹集资金有哪些要求?
企业筹集资金的基本要求,是要研究影响筹资投资的多种因素,讲求资金筹集的综合经济效益。具体要求是:
(1)合理确定资金需要量,控制资金投放时间。即要从投资的数量和时期来确定筹资的数量和时期,这是节约资金使用的必要条件。
(2)周密研究投资方向,大力提高投资效果。即要从投资的流向来研究投资的回收,把筹资效果统一起来进行分析。
(3)认真选择筹资来源,力求降低资金成本。即要从各种筹资渠道和方式的结合中,制定最佳筹资方案,以便降低综合资金成本。
(4)适当安排自有资金比例,正确进行负债经营。即要从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不同成本出发,进行合理配置,以便利用财务杠杆,适当降低筹资成本。
此外,还要遵守国家有关法规,维护各方合法权益。4.企业资本金筹集期限制度有哪几种?我国现行财务法规规定采用哪种办法?
企业资本金筹集期限制度通常有以下三种:
(1)实收资本制。即在企业成立时,需确定资本金总额,一次筹足,实收资本与注册资本数额一致,否则企业不难能成立。
(2)授权资本制。即在企业成立时,虽然也要确定资本金总额,但是否一次筹足,与企业成立无关,只要筹集了第一期资本,企业可成立,其余部分由董事会在公司成立后进行筹集。
(3)折衷资本制。即企业成立时确定资本金总额,不一定一次筹足,但是要规定首期出资额或比例及最后一期缴清资本的期限。
我 国《工业企业财务制度》规定:"资本金可以一次或者分期筹集。一次性筹集的,从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6个月内筹足。分期筹集的,最后一期出资应当在营业执照 签发之日起3年内缴清,其中,第一次投资者出资不得低于15%,并且在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3个月内缴清。"其他企业财务制度也作了类似的规定。从以上规定 内容看,基本上属于折衷资本制。5.简述资金成本的含义、性质和作用。
资金成本是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包括资金筹集的费用和资金占用费用。它通常以相对数即资金成本率来表示。
资金成本的性质表现在三个方面:
(1)资金成本是商品经济条件下资金所有权和资金使用权分离的产物;
(2)资金成本具有一般产品成本的基本属性即同为资金耗费,但又不同于帐面成本,而属于预测成本,其一部分计入成本费用,相当一部分则作为利润分配处理;
(3)资金成本的基础是资金时间价值,但通常还包括投资风险价值和物价变动因素。
资金成本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1)资金成本是选择资金来源、拟定筹资方案的依据;
(2)资金成本是评价投资项目可行性的主要经济标准;
(3)资金成本是评价企业经营成果的最低尺度。6.什么是流动资金周转率?它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流动资金周转率是反映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即流动资金周转所用时间的指标。它一般有两种表示方法;
(1)周转次数。是指一定时期内流动资金完成的周转次数。其计算公式为;
周转次数=周转额/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
(2)周转天数。是指流动资金周转一次所需天数(即周转期)。其计算公式为;
周转天数=计划期日数/周转次数=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计划期日数/周转额7.何为信用政策?它包括哪些内容?
信用政策是企业根据自身营运情况制定的有关应收帐款的政策。它主要由以下四方面内容构成;
(1)信用期限。是企业给予用户的付款时间,即用户从购货到必须付款的时间间隔。
(2)信用标准。是企业接受用户赊销条件时,用户必须具备的最低财务能力。
(3)现金折扣。是企业为鼓励用户提前付款而给予的债务扣除。
(4)收帐政策。是当企业的信用条件被违反时,企业应采取的收帐策略。8.核定存货资金定额的方法有哪几种?
核定存货资金定额的方法通常有定额日数计算法、因素分析法、比例计算法和余额计算法。
(1)定额日数计算法;是根据资金完成一次循环所需要的天数即资金定额日数和每日平均周转额即每日平均资金占用额来计算存货资金定额的方法。
(2)因素分析法;是以有关存货资金项目上年度的实际平均占用额为基础,根据计划年度的生产任务和加速存货资金周转的要求,进行分析调整,来计算存货资金定额的方法。
(3)比例计算法:是根据影响存货资金需要量的相关指标的变动情况,按比例推算存货资金定额的方法。
(4)余额计算法:是以基年结转余额为基础,根据计划年度发生额,摊销额来计算存货资金定额的方法。9.简述固定资产需用量的核定。
核 定固定资产需用量,应注意结合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的特点,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在企业全部固定资产中生产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主要物质技术基础,要重 点搞好生产设备需用量的核定。核定生产设备需用量的基本方法,是将生产设备的生产能力和企业确定的计划生产任务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平衡生产设备的需用 量。其计算公式为:某项生产设备需用量=计算生产任务(实物量或台时量)/单台设备生产能力(实物量或台时量)10.简述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预测方法。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预测方法可分为非贴现法和贴现法两类。
非贴现法主要有:
(1)投资利润率。即每年收回的利润额与投资总额的比率,主要研究投资项目能否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多的收益。其计算公式为:
投资利润率=年利润总额/投资总额×100%
(2)投资回收期。即投资总额与每年收回资金额(通常包括项目使用后每年新增的利润额和每年提取的折旧额)的比率,主要研究投资于项目上的资金能否在最短时间内收回。其计算公式为:投资回收期=投资总额/(年新增利润额+年折旧额)
贴现法是把不同时期的现金流出量和流入量,按统一的贴现率折算成一定时日的现值,然后进行分析比较,以考察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益。主要有:
(1)净现值。是指投资报酬总现值与投资额现值的差额,即:
净现值=投资报酬总现值-投资额现值
净现值如大于零,说明投资收益大于投资总额,投资方案有利;净现值如等于零或小于零,则投资方案无利或不利。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投资方案进行比较时,则应选择净现值最大的投资方案。
(2)现值指数。是指投资报酬总现值与投资额现值的比率,即:
现值指数=投资报酬总现值/投资额现值
现值指数如大于1,说明投资风险收益大于投资总额,投资方案有利;现值指数如等于1或小于1;则投资方案无利或不利。11.简述企业对外投资风险的内容。
对外投资是指企业由于对外投资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或者说不能获得预期投资收益的可能性。它主要有:
(1)利率风险。是指由于银行存款利率或其他投资收益率变化,使对外投资收益相对减少的风险。
(2)购买力风险。是指由于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3)市场风险:是指由于政治性因素自然灾害等客观因素和人为的主观因素导致企业无法实现预期收益,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4)外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而对企业以外币计价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所产生的影响。
(5)决策风险。是指企业在对外投资中由于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善,致使经营亏损甚至企业破产,而对企业应获取的投资本利所产生的影响。12.简述投资基金投资的特点。
投资基金投资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股票投资,它具有如下特点:
(1)投资基金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
(2)投资基金投资只需支付少量的管理费用,就可以获得专业化的管理服务;
(3)投资基金种类众多,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偏好,选择不同类型的基金;
(4)投资基金的流动性好。13.企业财务部门在成本管理方面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企业财务部门作为厂长领导下从事成本管理的专业部门,对成本管理负有主要责任。它在成本管理方面的主要工作有:
(1)制定和组织执行全厂成本管理制度,大力宣传有关成本管理的方针、政策,提高广大职工的成本意识;
(2)在深入挖掘降低成本潜力的基础上,进行成本预测分析,编制成本计划;
(3)加强成本控制,核算产品成本,编制成本报表;
(4)检查、考核和综合分析全厂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和增产节约的经济效果;
(5)组织和指导各车间、部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不断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1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产品成本具有哪些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产品成本的作用主要有:
(1)是反映和监督劳动耗费的工具;
(2)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
(3)是推动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杠杆;
(4)是制订产品价格的一项重要依据。15.简述股份制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
股利分配政策是指股份制企业确定股利以及与之有关的事项所采取的方针和策略,其核心是正确处理公司与投资者之间,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从实际情况出发,确定股利支付比率或金额。常用的股利分配政策有:
(1)剩余股利政策。即将公司的税后可分配利润首先用作内部融资,在满足投资需要后,剩余部分用于向股东分配股利。
(2)稳定股利政策。即支付给股东的股利总是维持在一定水平上,不随盈利的增减变化而变化。
(3)变动股利政策。即支付给股东的股利随盈利的增减变化而变化。
(4)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公司一般每年按固定数额向股东支付正常股利,当盈利有较大幅度增长时,再加付一部分额外股利。16.简述防范外汇风险的各种方法。
外汇风险的防范是指企业针对外汇市场汇率可能出现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决策,采取有效的方法减缓或消除外汇风险对企业的影响。防范外汇风险的主要方法有:
(1)即期外汇买卖;
(2)远期外汇买卖;
(3)货币掉期外汇买卖;
(4)外汇期权交易;
(5)资产负债平衡法;
(6)资金调度法;
(7)币种选择法;17.企业清算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企业清算的原因很多,主要有:
(1)企业经营期满,投资各方无意继续经营;
(2)投资一方或者多方未履行企业章程所规定的义务,企业无法继续经营;
(3)发生严重亏损或因不可抗力的灾害造成严重损失,企业无力继续经营;
(4)未达到预定的经营目标,企业今后又没有发展前途;
(5)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危害社会公共利益,企业被依法撤销;
(6)购并或者分立,企业需要解散;
(7)企业破产;
(8)有关法律、企业章程所规定的解散企业的其他原因已经出现。18.在比较分析中常用的指标评价标准有哪些?
在比较分析中常用的指标评价标准有:
(1)绝对标准,它是被普遍接受的公认标准。典型的绝对标准是2:1的流动比率和1:1的速动比率。
(2)行业标准,它是以企业所在行业的特定指标数值作为财务分析对比的标准。
(3)目标奈准,它是以企业财务目标数值作为财务分析对比的标准。
(4)历史标准,它是以企业上期或以往某期的实际财务指标数值作为财务分析对比的标准。
各项指标评价标准均有绝对数和相对数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