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绪论
	  (一)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
	  3、管理的任务:
	  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
	  1.计划 2.组织 3.人员配备 4.领导 5.控制
	  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
	  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
	  1.一般性 2.多科性 3.历史性 4.实践性
	  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
	  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
	  1.唯物辩证法 2.系统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
	  1.整体性 2.目的性 3.开放性
	  4.交换性 5.相互依赖性 6.控制性
	  13、系统的观点:
	  1.整体观点 2.“开放性”与“封闭性”
	  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 4.模糊分界的观点
	  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 6.信息反馈观点
	  7.分级观点 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
	  9.等效观点
	  (二)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段:
	  1.古典管理理论 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
	  3.管理理论丛林 4.战略管理
	  5.全面质量管理 6.学习型组织管理
	  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5.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
	  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
	  7.实行职能工长制。
	  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3、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中管理的十四原则:
	  1.分工 2.职权与职责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个人报酬 8.集中化 9.等级链
	  10.秩序 11.公正 12.任用期稳定
	  13.首创精神 14.集体精神
	  4、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三种权力类型:
	  1.理性—合法的权力 2.传统的权力 3.超凡的权力
	  5、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
	  1.明确的分工 2.自上而下的等级体系 3.人员的考评和教育
	  4.职业管理人员 5.遵守规则和纪律 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
	  6、梅奥—霍桑试验的结论:
	  1.职工是“社会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意度 4.存在着霍桑效应
	  7、组织行为学研究的范围:
	  1.个体行为 2.团体行为 3.组织行为
	  8、3C环境—企业外部环境的主要特征:
	  1.变化 2.顾客 3.竞争
	  9、战略管理的特点:
	  1.系统性 2.长远预期性 3.对外抗争性 4.灵活应变性
	  10、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11、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领导作用 3.全员参与
	  4.过程方法 5.管理的系统方法 6.持续改进
	  7.基于实事的管理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12、卓越绩效标准的核心价值观:
	  1.领导作用 2.以顾客为导向 3.有组织的和个人的学习
	  4.尊重员工和合作伙伴 5.灵敏性 6.关注未来
	  7.管理创新 8.基于事实的管理 9.公共责任与公民义务
	  10.重在结果和创造价值 11.系统观点
	  (三)管理环境、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1、一般环境因素:
	  1.经济环境 2.政治和法律环境 3.社会文化环境
	  4.科技环境 5.全球化环境
	  2、具体环境因素:
	  1.顾客 2.供应商 3.竞争者 4.其他因素
	  3、外部组织环境的类型:
	  1.简单和稳定的环境 2.复杂和稳定的环境
	  3.简单和动态的环境 4.复杂和动态的环境
	  4、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5、管理道德:组织的管理者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所依据的准则。
【结尾】以上是关于“管理学原理完整笔记(1)”的全部内容,获取更多关于河南省自考的相关资讯,如河南自考报名时间、报考条件、自考专业等,敬请关注自考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