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备考指南>

《政治经济学原理》资料8

时间:2019-06-23  作者:河南函授|成教|成人高考|成人教育|自考网
  第八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学习目的和要求资本主义的发展要经历自由竞争和垄断两个阶段。前几章考察了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从本章开始到第11章,考察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本章主要讲解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帝国主义的五大基本特征及其变化和发展。
  
  第一节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 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在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中,生产和资本集中起着重要作用。生产和资本集中的原因如下:
  
  1.在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中,少数大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易于取得银行贷款,因而能够采用新技术设备,在更大的范围内组织生产专业化和协作,降低商品成本。所以,竞争的结果总是“大鱼吃小鱼”,从而使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到少数大企业手里。
  
  2.随着资本主义的信用制度和股份公司广泛发展,通过发行股票把许多分散的资本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巨额资本,能够在较短时期内建立起一个大型的企业,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3.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连续爆发了五次经济危机,造成了大批中小企业的破产和被大企业所吞并,推动生产和资本迅速集中到大企业的手中。
  
  4.“联合制”的出现也有力地促使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联合制”是指在生产上有联系的、处在不同生产部门的一些企业,联合成为一个大企业,或者是生产主要产品的企业与辅助性企业联合成一个大企业。“联合制”具有单个企业所没有的优越性,促使许多资本主义企业进行联合,使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
  
  二、 垄断的产生生产和资本集中过程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会引起垄断。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联合起来,控制和独占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生产和销售市场。
  
  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之所以必然引起垄断,有其可能性和必要性。
  
  垄断产生的可能性是: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一个生产部门的大部分生产和销售已被少数大企业所拥有,少数大企业,相互之间比较容易达成协议;而且它们的实力雄厚,也有力量操纵和控制这个部门的生产和流通,这就形成垄断的可能性。
  
  垄断产生的必要性是:
  
  1.企业的规模巨大,资本充足,实力雄厚,彼此之间的激烈竞争必然使双方都受到很大的损失。为了避免在竞争中两败俱伤,同时也为了操纵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市场,以获取高额利润,这些大企业之间就有必要暂时达成协议联合起来,形成垄断。
  
  2.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在一个部门中形成了少数大企业,这不仅使原有的中小企业无力与之匹敌,而且使得能与之相互竞争的新企业难以产生,因为要建立能够同大企业抗衡的新企业,需要有庞大的资本。因此,少数大企业很自然地在本部门内居于垄断地位。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组织迅速发展,并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领域里占统治地位,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成了这些国家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变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列宁指出:“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而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引起垄断”,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趋势。
  
  三、 垄断组织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中,占居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的联合。垄断组织拥有的资本叫做垄断资本。
  
  垄断组织有多种形式,卡特尔是其中一种。卡特尔是指生产同类商品的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垄断市场,攫取高额垄断利润,通过签订各种协定(如划分销售区、规定商品产量、确定销售价格等)所组成的垄断联盟。参加卡特尔的企业要受所订协议的约束,但各企业在生产上、商业上和法律上仍然保持独立。卡特尔只是一种初级形式的垄断组织,这种形式最早在1865年出现于德国。
  
  辛迪加。它是指由生产同类商品的几个大企业,为了高价销售商品和低价购买原材料,通过签订共同销售商品和采购原材料的协定而建立起来的垄断组织。参加辛迪加的企业在生产上和法律上仍保持独立性,但丧失了商业上的独立性。这种形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欧比较流行。
  
  托拉斯。它是由生产同类商品或者与该类商品有密切联系的许多大企业联合组成的,参加托拉斯的各企业在生产、商业、法律上都不再是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由托拉斯组织董事会及其委任的经理来统一全部经营活动。它是比较稳定和比较高级的垄断组织形式。这种垄断组织形式于1882年最先在美国产生,20世纪初迅速发展。
  
  康采恩。它是以一两个实力强大的垄断企业为核心,把跨部门的、不同行业的许多大企业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垄断集团,居于统治地位的是作为核心的大工业企业或大银行。康采恩在20世纪30年代首先出现在法国,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日益成为最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
  
  第二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
  
  一、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一)垄断利润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是垄断,这一实质决定了帝国主义的五大基本经济特征。基本经济特征之一是,垄断在生活中占统治地位。垄断资本进行统治的目的在于通过垄断价格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在垄断条件下,垄断组织要实现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必须有大量的资本,这就需要追求高额垄断利润。而垄断组织要实现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必须有大量的资本,这就需要追求高额垄断利润。而垄断组织可以凭借其在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地位,操纵商品市场,提高商品价格,来而取得高额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的源泉归根到底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甚至包括一部分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具体来说,垄断利润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1.加强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
  
  2.垄断组织以垄断低价购买非垄断企业的产品,并以垄断高价出售自己的产品来掠夺非垄断企业剥削到的一部分利润。
  
  3.加强对国外人员的剥削。通过资本输出和掠夺性的商品输出、廉价购买国外的原材料等途径来榨取国外人民。
  
  4.通过资产阶级国家的财政和信贷,对国民收入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转入垄断资本家的腰包。
  
  (二)垄断价格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垄断价格来实现的。垄断价格是指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或购买生产资料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垄断价格具体可划分为两种:
  
  1.垄断高价。即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时规定的大大超过商品价值或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
  
  2.垄断低价。即垄断组织向非垄断企业或小生产者购买原材料和初级产品所规定的低于商品生产价格或价值的垄断价格。
  
  垄断价格的出现,使一些商品价格高于价值或生产价格,但是,这种情况决不意味着垄断价格违背了价值规律,这是因为:
  
  1.垄断价格的确定不能完全脱离开商品的价值,价值仍是价格的基础。
  
  2.垄断价格并没有、也不可能增加商品的价值总量,垄断价格出现后,全社会的商品价格总额仍然等于商品的价值总和。某些商品的垄断价格,不过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具有垄断价格的商品上。
  
  3.通过垄断价格而实现的垄断利润,其来源仍然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由此可见,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都在发生作用,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三)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垄断代替自由竞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但是,垄断并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而是与竞争并存。其原因在于:
  
  1.垄断的出现并没有、也不可能消灭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这一基础,只要存在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市场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2.在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仍然存在着不少没有加入垄断组织的“局外企业”,在这些“局外企业”之间仍然存在着自由竞争。
  
  3.垄断占统治地位的部门内,几个大垄断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竞争。
  
  4.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5.垄断组织与“局外企业”之间的竞争。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自由竞争范围仅限于局外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占主要地位的是由垄断本身产生的竞争。
  
  垄断时期的竞争同自由竞争时期的竞争相比,具有其新的特点:
  
  1.竞争的目的不同。垄断时期竞争目的是为了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2.竞争的手段有了新的变化。垄断时期的竞争,除了继续使用自由竞争时期的手段外,更重要的是凭借垄断组织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上的统治力量,采取各种强制手段,甚至不惜采取暴力来打垮竞争对手。
  
  3.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也不同。垄断时期竞争的双方是实力雄厚、势均力敌的垄断组织,而且这些垄断组织都有着巨大的政治势力,这就使得竞争特别激烈和持久。这种竞争造成的破坏作用更加严重。
  
  4.竞争的范围不同。垄断时期的竞争范围已由国内扩展到国外,而且除了在经济领域的竞争外,在政治、军事、文化领域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来的事实证明,垄断不仅没有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更加剧烈和复杂。
  
  二、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一) 银行垄断及其新作用金融资本的形成是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紧密相联系的。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银行业也形成了集中和垄断。银行垄断形成后,银行的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自由竞争时期,银行的作用只是充当普通信贷关系的中介人。随着银行业的集中并走向垄断,银行与工业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同过去相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具体说,这些变化有:
  
  1.银行垄断形成后,它拥有充足的货币资本来为大工业企业提供巨额、长期的贷款,而大工业企业需要的巨额贷款又只能向大银行取得,这就使大银行与大企业之间建立起长期的、固定的联系。大银行为了使自己贷出的巨额货币资本有保障并取得高额的银行利润,必然十分关心借款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对企业使用贷款的状况进行监督,用扩大或减少贷款、收回贷款等办法来影响和控制企业,以致决定了企业的命运。
  
  2.银行和工业企业之间互相占有对方的股票。大银行凭借自己雄厚的资本力量,除经营信贷业务外,还开展其他的金融活动,控制和操纵大工业企业的经营。
  
  3.银行把自己的董事和经理直接派到所控制的大工业企业去担任领导职务,实行人事结合,从而进一步地控制和掌握了大工业企业的经营活动。
  
  由此可见,随着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银行的新作用就是由普通的信贷关系中介人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
  
  (二)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所谓金融资本就是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溶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资本形式。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为:
  
  1.垄断的大银行通过贷款或购买股票来控制和支配大工业企业,或通过直接投资来创办工业企业。
  
  2.垄断的大工业企业渗透到银行业中去。银行成了万能的垄断者,垄断的工业企业必然千方百计地要控制银行,他们购买大银行的股票,或者自己创办新的银行。
  
  3.在大工业企业和大银行之间的资本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人事结合,双方的垄断资本家或其代理人互兼对方的要职。
  
  通过上述三个途径,使垄断的银行资本同垄断的工业资本实现了完全的融合,形成一种既控制了生产,又控制了流通的万能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
  
  金融资本形成的同时,也产生了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是指掌握着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一小撮金融寡头支配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国家的上层建筑,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宰者。
  
  金融寡头实现其经济上的统治主订是通过“参与制”。“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通过收买和持有一定数量股票的办法,从而实现对其他股份企业控制的一种方式。
  
  金融寡头首先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而控制一个人的企业,以它作为“母亲公司”,然后再用“母亲公司”的资本,购买另一批“孙女公司”。通过这种层层“参与”,形成一个类似金字塔型的结构,金融寡头就是高坐塔尖的主宰者,支配着比自有资本大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资本量。
  
  此外,金融寡头还还通过创办企业而掠取“创业利润”,改组企业实行“资本掺水”以及发行有价证券、办理公债、从事各种金融投机和房地产买卖等等,来牟取高额利润。金融寡头为加强其经济上的统治,还组成垄断财团。所谓垄断财团就是金融资本集团,它是由少数金融寡头控制的大银行、大保险公司、大工商企业所结成的垄断资本集团。
  
  金融寡头不仅要实现经济上的统治,而且要在政治上和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建立自己的统治。在这方面建立统治的手段,最突出的是通过“个人联合”,采用“打进去、拉出来”的办法,把自己的代理人打进政府机关担任要职,甚至有时由金融寡头亲自出马担任政府要职,或者是把过去的国家政要聘请到自己的企业担任董事或经理,借以实现对国家政府机关的直接影响和控制。
  
  金融寡头还通过建立各种资询机构和政策研究机构,对政府的决策施加影响。
  
  此外,它还通过自己的强大经济实力来控制报纸、出版、通讯、广播、电视等各种机构和企业,从而对上层建筑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实行全面的统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大大加强了。这表现在:
  
  1.金融资本的实力大大增强,拥有和支配的资本大量增长。这些巨大的金融资本渗透到国民经济各部门,越来越多地控制着整个国民经济。
  
  2.金融寡头进一步加强对国家政权的控制。战后,金融寡头不仅在政府机关中有了更多的代理人,而且越来越多的金融资本家亲自粉墨登场担任政府的重要职务。此外,金融寡头还建立各种各样影响政府政策的机构,名义上是经济协调机构,实质上是政府政策的策划者,对政府决策有重大的影响。
  
  3.金融资本进行跨国经营。战后,一方面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推进了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和开发;另一方面金融资本的经济实力急剧膨胀,大量相对过剩资本要寻找最有利的投放场所,这个场所就是世界各国。金融资本通过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使其经济统治从国内扩展到国外。
  
  三、 资本输出(一)资本输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不仅在国内实行垄断统治,而且必然把垄断统治延伸到国外,对其他国家的人民进行剥削和统治,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资本输出。
  
  资本输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资本家或垄断组织,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和利息,以及取得其他经济利益而对国外进行投资或贷款。
  
  资本输出虽然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早已存在,但在那时并没有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并且数量也较小,在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并不占重要地位。19世纪末 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垄断阶段,资本输出才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而大规模地发展起来,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有了重要地位,成为帝国主义的又一基本特征。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大量资本输出具有必要性:
  
  1.在这一时期,垄断资本家通过垄断价格和其他手段获得了日益增多的高额垄断利润,使垄断组织手中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资本,这些货币资本由于本部门垄断的形成而不利于继续大量追加投资。国内一切有利的投资场所又都被垄断了,新资本要转移进去是很困难的。虽然国内仍然存在需要投资的经济部门,但是由于这些部门不能保证垄断资本家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因而垄断资本家不愿意投资。这就使得国内出现大量的过剩资本,需要向国外输出。
  
  2.资本投放最佳的场所是输出国外,特别是输到那些经济落后的国家,那里资本短缺、地价贱、原材料价格低廉、劳动力价格便宜、销售市场广阔,资本不论以何种形式输出,都是极其有利的,而且通过资本输出还可以带动商品输出,从而促使垄断资本家把大量的过剩资本输出国外。
  
  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不仅有必要性,而且也具备了资本输出的可能性。因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敲开了许多落后国家的大门,促使这些落后国家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卷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而沦为劳动力的出卖者,加上这些国家的主要的铁路和港口等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已经建成或开始兴建,这一切为在这些国家发展资本主义工业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此外,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机构日益完善,通讯交通设备越来越精良,信用制度逐步发展,从而为大量的资本输出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
  
  (二)资本输出的形式、实质和作用资本输出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借贷资本输出,它是由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或私人银行和企业,把货币资本贷给外国的政府、银行或企业;另一种是生产资本输出,它是由帝国主义国家的政府或私人银行和企业,在国外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矿山和银行等企业。
  
  从资本输出主体来看,资本输出可分为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不论是哪一种形式,其实质都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掠夺、剥削和奴役其他国家人民的重要手段,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确立和巩固金融资本对世界统治的重要工具,是国际垄断的基础。
  
  资本输出对输入国的作用:
  
  1.会促使其自然经济瓦解,刺激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2.垄断资本主义资本输出的本质决定了它的掠夺性,通过资本输出来控制输入国的经济,使输入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完全服从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的掠夺需要,要为它们提供廉价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从而使得资本输入国的经济单一化和畸形发展,增大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性,最终必然导致在政治上也不能不从属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当然,如果资本输入国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主权国家,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虽然要给资本输出国以“贡赋”,但可以避免其他不利的后果,并且可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资本输出对输出国及垄断资本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1.输出资本的国家和垄断组织可以获得大量的利润和利息。
  
  2.资本输出成为输出国控制输入国的重要手段。资本输出国对输入国贷款时,常常附带种种条件,一般是通过签订协定来获取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的优惠和特权。
  
  3.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扩大商品出口的手段。贷款总要规定债务国要用贷款中的全部或部分来购买债权国的商品,这样垄断资本就可以通过资本输出来带动商品输出,既可以从贷款中得到高额利息,又可从同一贷款中由于购买债权国的商品而赚取高额利润,列宁称其为“要从一条牛身上剥下两张皮来”。
  
  4.资本输出使金融资本的银行网遍布全世界。
  
  大量资本输出对输出国也会带来消极作用:
  
  1.由于资本输出给输出国带来巨额的利润,这就使输出国以“剪息票”为生的食利者阶层人数大大增长,进而使资本输出国成为“食利国”。
  
  2.大量的资本输出到国外,这些资本不能用于本国进行生产经营,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国经济的发展。
  
  3.资本输出使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都要拼命争夺投资场所,必然导致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加剧。
  
  (三)战后资本输出的特点战后资本输出剧增并出现新的特点。
  
  1.资本输出的流向发生了变化。战前,资本输出的主要流向是经济落后国家和殖民地附属国。据统计,1938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中,输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部分占70%,输向发达国家的占30%。战后,资本的投资重点已逐渐转向发达国家,形成了发达国家之间互相输出资本为主要输出流向。
  
  2.在私人资本输出增长很快的同时,国家资本输出增长更快,并成为日益占重要地位的资本输出形式。
  
  3.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往往采用对外“援助”。战后,由于民族民主解放运动的广泛发展和旧殖民体系的解体,迫使垄断资本主义的扩张策略不能不随之变化,资本输出形式也相应发生变化,往往以对外“援助”的形式向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本输出。这种“援助”分为贷款和“赠与”两种方式,贷款要还本付息,从中还能看到资本输出的性质,而“赠与”则掩盖了资本输出的本质。其实,“赠与”在表面上是单方面的“无偿赠送”,实际上总是附加种种条件,通常要求受“援”国用所“赠”之款购买提供“援助”的国家的商品,由提供“援助”的国家监督使用所“赠”之款,受“援”国还要向提供“援助”的国家提供优惠的贸易和投资的条件;接受军事“援助”的国家还要承担一定的军事义务,诸如提供军事基地,允许提供“援助”国家在受“援”国驻扎军队等等。
  
  四、 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一)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这是帝国主义的又一基本特征。
  
  国际垄断同盟是指资本主义各国最大的垄断组织,通过订立协定而结成的国际性垄断经济联盟。
  
  垄断组织形成之后,首先是建立起在国内市场的统治,在此基础上,垄断组织为了追逐更高的利润,必然要通过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来向外扩张。随着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日益增加,各国垄断资本争夺国外的商品市场、原材料产地和有利的投资场所的竞争愈演愈烈。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几个强国的最大的垄断组织,为了避免在竞争中两败俱伤,造成双方的巨大损失,为了保证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只有暂时妥协,通过签订各种国际性的协定或条约,划分世界市场范围,从而建立起国际垄断同盟。
  
  (二) 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卡特尔一直是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形式,这种形式是控制同类产品绝大部分生产的几个国家的最大的垄断组织订立国际协定,分割世界市场,规定垄断价格,以保证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全世界缔结正式协定的国际卡特尔,战前大约有 1200个。这些国际卡特尔签订的协定内容包括划分销售地区、规定商品销售价格和销售数量,彼此交换技术发明和共同享受发明专利等等。
  
  战后,国际垄断同盟有了很大的发展,虽然国际卡特尔的作用下降了,但代之而起的国际垄断组织,即跨国公司成为主要形式,并且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垄断同盟。
  
  (三)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的原因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要不断地进行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分割。这是因为:
  
  1.国际垄断同盟的建立必须服从各国大垄断资本家追求垄断高额利润的目的。由于情况的变化,如果原来达成的协定在新情况下不利于大垄断资本家获取更多的利润,必然要取消原来的协议而重新签订新的协议。
  
  2.国际垄断同盟中达成分割世界的协议,谁分得多谁分得少,惟一的原则是资本实力的大小。因此,当各国垄断组织的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时,势必要求推翻或修订原来的分割世界市场的协议,进行重新分割,这种重新分割的过程是一场尖锐的斗争过程。
  
  战后,各国垄断组织往往是通过自己所建立的跨国公司来占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进行经济上重新分割世界的斗争。
  
  五、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一)垄断资本主义列强对世界领土的瓜分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必然导致其从领土上分割世界,即抢占殖民地。
  
  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开始占领殖民地,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世界领土第一次被各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随着世界领土的瓜分完毕,全世界各国便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和宗主国;另一部分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从而在世界上形成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要争夺殖民地,对世界领土进行分割,根本原因在于殖民地对他们具有特殊重要作用。
  
  1.殖民地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地。
  
  2.殖民地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最可靠的商品销售市场。
  
  3.殖民地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最有利的投资场所。
  
  4.殖民地是维持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霸权地位和建立军事基地的重要条件。
  
  5.殖民地还是维持和加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统治的重要条件。
  
  (二)垄断资本主义列强对世界领土的重新瓜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瓜分世界领土是按其实力来进行的。虽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世界的领土已被瓜分完毕,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使垄断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必然发生新的变化,当新的力量对比状况同原来的领土分割状况不相适应时,重新分割世界的斗争就必然尖锐起来,导致重新瓜分世界成为不可避免。
  
  重新分割世界同第一次分割世界不同,第一次分割世界是在“无主”的土地上去占领,重新分割则是对“有主”的土地进行分割,要把土地从一个国家的手中转到另一个国家的手中。这种重新分割必须进行实力的重新较量,谁的实力强大并战胜对手,土地就从失败者的手中转到胜利者的手中。所以,重新分割世界往往导致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人类历史上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而引起的。
  
  (三)战后新殖民主义的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殖民经济附属国摆脱了原来的殖民统治,走向民族民主解放的道路。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决不放弃对原来的殖民地附属国的控制和剥削;另一方面又迫于形势而不得不抛弃旧殖民主义的那一套统治方式,变换新的控制和掠夺手法,即新殖民主义。
  
  新殖民主义与旧殖民主义的区别在于:旧殖民主义是通过赤裸裸的军事侵略,扶植自己的傀儡,直接控制殖民地附属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对当地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暴力统治,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攫取高额的利润服务。新殖民主义则采用比较隐蔽的、间接的办法,主要是以经济渗透的办法来继续控制和掠夺发展中国家,从而使垄断资本的各种经济利益继续得到保证。
  
  新殖民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和剥削的手法很多,主要是打着“援助”的旗号进行国家资本输出,以此控制受“援”国的政治经济。还通过建立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以掠夺这些国家的原材料和占领商品销售市场。此外,还利用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贱买贵卖的不等价交换,利用自己在先进科学技术上的垄断地位,在技术转让中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敲诈勒索等。
  
  第三节 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
  
  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需要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理解和认识:
  
  1.垄断是帝国主义国家国内和国际生产关系的实质。
  
  2.垄断在经济生产中占统治地位,是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标志。
  
  3.在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本在经济生活中主宰了一切,从而必然把垄断统治渗透到上层建筑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控制着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科学、文化、艺术、教育等各个领域,垄断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础。
  
  4.垄断的统治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以及其他各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
  
  5.垄断是商国主义五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和共同基础,也可以说,五个基本经济特征都是垄断在国内和国际范围内的表现。第一个特征是最根本的,其他各个特征都是在第一个特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第一、二个特征是垄断统治在国内的表现,第三、四、五个特征是垄断统治在国际范围内的表现。帝国主义五个基本经济特征贯穿着一根轴线,具有共同的本质。
 

【结尾】以上是关于“《政治经济学原理》资料8”的全部内容,获取更多关于河南省自考的相关资讯,如河南自考报名时间、报考条件、自考专业等,敬请关注自考网。

本文地址:http://www.hncjzfdxzk.com/article/1181.html

  • 联系我们